于是许婧从这个方向出发,把故事的所有细枝末节,连角色名都刨除,只留下最基础的骨架,然后开始做大纲。
她要在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对白的大纲里讲一个符合基础理论的漂亮的故事。
这其实是帮她把很多情绪上的东西给排除出去了,先不管什么主义,反正顾琦说了这部分没问题,那就只专注故事,只专注讲一个好故事。
许婧整这个大纲整了快两周。
这里的难度是许婧必须人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忘掉她在初稿里记录的庞大的素材,只专注于一个好的故事母本。学习知识是容易的,学到之后让自己忘掉就有点难度,你的潜意识会记住这些东西,然后在你下笔的时候控制你的手,把不该在大纲阶段写出来的东西鬼鬼祟祟地写出来,这时候你就要有勇气按删除键,把不该出现的东西都删掉。
许婧在这个阶段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表达。
还好许婧不是一个激情写作的人,她的理性始终在感性的上峰,一旦意识到问题出在这里,她在头两天抓耳挠腮的适应阶段之后,已经能很抽离地看待自己写的东西了。
大纲完成后,许婧把这份东西发给顾琦看。
她需要意见,但是不需要太多会扰乱她计划的意见,尤其是她设计团队里那些人,一个个的比她想法还多还跳跃,这种时候就要忍痛屏蔽她们,远离她们。
顾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她是外行,她的意见最接近普通观众;其次她说话直接诚恳,不像殷筱晓喜欢阴阳怪气,许婧这时候不能分神去理解殷筱晓那种绕弯子的俏皮话,她要保持自己的思维习惯是一条直线,因为观众观剧的体验就是一条直线。
顾琦有点被这个大纲惊艳到,也有点觉得这个大纲莫名其妙。因为她不懂许婧的思路,但是她知道许婧正在努力改变现状,所以也尽己所能地帮她,提供自己作为素人观众的意见。
这个大纲改了四次,顾琦觉得挑不出任何毛病了。
许婧点头,然后回去,把大纲发给设计团队同步进度,然后封印,开始补戏。
何易做概念设计的过程当时给了她一点启发,许婧直到后来才想明白。何易说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不了解的东西,动手去改编它,就很容易偏离这个东西原本的体系,进而变成四不像。
这就是占丽华老太太愤怒的点,许婧改过的女驸马就是四不像。
她不知道戏台上的规矩,每场戏作为戏迷最喜欢看的亮点在哪里,一些她觉得无关紧要可以直接删掉的部分,很可能就是戏迷等着鼓掌叫好的点。
许婧之前不了解,也没想过去了解,她以为她和其他人在工作室一起看戏那就已经算足够尊重的前期调研了,后期再找几个剧团的老师把关就万事大吉。
这是傲慢。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一方面从官方的角度尊重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另一方面又把戏曲和老太太闲着没事儿解闷的消遣的印象联系在一起。
这是错的,许婧认错。
所以这次她认认真真看戏,看各种版本,边看边做笔记,记下自己喜欢的部分,记下弹幕和评论里观众喜欢的部分,还有他们科普的戏曲常识。
她肯定不够格说自己是个戏迷,但是起码她能让自己往半个票友的身份贴近。
这样看了大概有一周,许婧觉得可以了,于是提笔,拿出被封印的大纲,开始往这个框架里填充前半段关于女驸马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