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厢房,各成院落,是给市舶司的佐官们居住的场所,而官厅后面的大院子,是主官的居所。
陈转运使兼差市舶司的提举官,另有主职在身,并不在此常住,但按照制度是要给他常备着居所的。
杨羹走出两步,回头看看儿女,抬眼询问丈夫,“要不,孩子们也进去?”
李农笑呵呵,“听夫人吩咐。夫人说今天去,那就今天去,反正迟早他俩也得参与。”
杨羹对儿女正色道:“那就跟着进去,多看多听,不许说话。”
兄妹俩规规矩矩答应,一家四口走进官衙,有仆从带着走向后院。
刘知州在引领同僚入官厅赴宴之余,打量杨家人的背影,心里对这家人又格外重视了几分。
他作为一州之长,到任之初,就要调查当地土豪士绅的情况,要知道皇权不下乡,在基层是官权与乡绅共治,不了解当地豪强,还怎么治理地方,甚至必要时还得依靠豪强。
因此,了解当地人望是头等要务,哪家是有背景的,哪家是有能耐的,哪家是招惹不得的,哪家是可以大加利用的,都要查清楚。
当然,如果地方家族有意借助官府权力,也会主动与他这个知州勾连。
对杨家他也调查过,知道这家人是十多年前从北方迁居到此,家主姓杨,是个女人,据称是开国太祖时代的名将杨令公的后人,和岳王帐下杨大将军再兴也是极近的后辈关系,其夫是个入赘的北方汉人。
杨家在泉州城里有座宅子,城外有一处庄子,和八百亩地。
这些资产原本属于一户张姓人家,杨家迁来后,张姓把所有产业都给了杨家,自己家搬到杨家那庄子上住去了。
据档案上记载,这不是杨家仗势豪夺财产,而是这张姓原本就是杨大将军在伍时的一个亲兵,杨大将军陨落小商河后,朝廷追封,给了一些赏银,不知怎么的,几个亲兵就拿着赏银跑到泉州买田置业起来。
后来主家迁过来了,亲兵们就把置好的产业还给了主家。
随杨家迁来落户的,有近百户,都和张姓一样,是原来杨大将军统领的北方老兵。
当时,刘知州乍一得知这消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上百名沙场老兵就聚居在自己州城旁边,要有异动自己还能活?
再一想,自己似乎有些多虑,这些人迁来十余年了,根脚自己前任能不知道?前任的前任能不知道?不可能啊。既然大家都知道,又都不说什么,那自己也还是闷声发大财的好。
而且那杨家的家主,那个女人,竟然还有水军的官身,虽然只是个荣誉衔,且品阶极低,但遍数本朝女子有此荣衔的有几个人?特例中的特例!查阅过批文,那是朝廷恩赏,官家特批的,是酬赏杨家一门历代忠烈给的特荫,基本上不犯谋逆大罪就可以代代相传与国同休的那种,在连王府传代都要降级的制度下,是难以想象的殊荣。
这么一家子人,极为古怪,说有权势吧,朝廷才给那么个小官儿,也不给财给地,说软弱可欺吧,人家庄子里可是有上百提刀就能上阵,拎刀就能砍人的纠纠武夫,谁敢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