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弼立马知道这个将计就计的漏洞所在,连忙说道。
“所以就需要两支军队,向西进驻隆德寨,向北绕道西夏背后抢占得胜寨,我们在南钉死中安堡,如此一来对方绝对就会被困死在好水川!”
韩明做了此次计划的最后部分,这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按照韩明的这个先以一支孤军深入好水川,引出西夏军马后,后再抢占三处堡寨围困对方大军的做法,这是要打成歼敌战啊!
“将计就计、引蛇出洞,然后以合围之势,聚歼西夏军在好水川!”
陈晗一介文臣出身,也有些心生动摇,因为这套战术,就是当初西夏军队在好水川打败宋军的战法。
现在被韩明完完全全的复刻过来,就是要告诉对面的统帅张元,一样的战术,老子也会,甚至打的比你还要好!
韩明的构思让所有人都觉得这小子是个狠人,不但要在好水川雪耻,还要用当初张元的战术羞辱对方。
“既如此,老夫没什么意见,请经略下令,开启此战吧!”
张文弼知道韩明的全部想法后,起身抱拳一礼,将此次援军指挥权交付给了对方。
见到张文弼的示意,杨文广等将领纷纷肃穆抱拳,齐声喝道:“请经略下令出兵!”
“好!众将听令!”
韩明一甩官袍袖摆,猛然起身,拿起帅案上的军令牌,开始发号施令。
“高遵裕、刘昌祚听令!”
“末将在!”
一名魁梧将领越众而出,此人乃是大宋初期名将高琼之孙,他自己也是神宗朝的一员大将。
同时其堂侄女高滔滔,是未来英宗宣仁圣烈皇后,神宗之母。
可以说是未来皇亲国戚不为过,不过现在这位悍将还是中央禁军的一名能较为突出的将帅。
毕竟现在的禁军可以说是武将世家的三四五代的培训集中营,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大宋朝有名的将门虎子。
不过说起这位爷,韩明倒是想起有一段有趣的往事。
曾经神宗朝五路伐夏,鉴于高遵裕在西部守边多年,数立战功,乃命他担任一路军马主帅。
神宗之母宣仁高太后闻知,向神宗说:“我伯父高遵裕报国忠心,不后于别人,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气度太小,虚荣心强,不容别人之功高于他。”
“攻城守地总想把功劳归于自己,不许他将所得。”
“这短处易致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只能作副将,不能命他作主帅。”
而神宗刚愎自用,不听母劝,仍命高遵裕为一路兵马主帅,率步兵主帅。
刘昌祚率步骑五万,于磨移隘破夏军十万之后,带兵到达军事要地灵州城下,四面攻城,指日可待。
高遵裕得报后,顿起嫉心,决意抢立此功,命令刘昌祚停止进攻。
三日后,高遵裕率军到灵州时。西夏军已做好准备,从灵州城南面,决开黄河七级大渠,刹时波涛汹涌,灌进宋营和数十里平川,淹死者千万。
时值隆冬,大雪纷飞,给养又绝。
西夏十万骑兵从三个方面紧追围攻,宋军无力抵抗,四路溃败。
高遵裕、刘昌祚两路仅存万余残兵败归,宋神宗十分气恼,撤去高遵裕的职务,将之贬为郢州团练副使。
另一位刘昌祚,就是上边故事的另一位主角,稍微年长一些,看起来接近四十左右,容貌英伟。
也是未来神宗朝的将领,精通兵法,尤善骑射,有百步穿杨之能。
此人得父亲勋功,被朝廷录为右班殿直主,后迁为西路都巡检。
出使辽国回朝后,神宗亲自考试其驰射,只见百发百中,即授其通事舍人之职。
“末将在!”高遵裕和刘昌祚立马抱拳出列。
“着你二人领一万兵马转道六盘山北进,一路偃旗息鼓,不得声张,待西夏兵马出动,迅速抢夺得胜寨,不得军令,不准南下杀敌!”
韩明将令牌递给高遵裕,眼神严厉看着这二人。
“是,谨遵军令!”
听到自己二人竟然是做那功劳最大的敌后阻击任务,高遵裕和刘昌祚感觉自己的春天终于到了。
不枉费自己在中央禁军蹉跎这么些年,立功的时机终于到了。
而现在的高遵裕和刘昌祚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即将在韩明手里改写。
未来的顶缸二人组,在日后将会成为大宋戍边组里边的强悍搭档,甚至被后人冠上了宋代‘高仙芝、封常清’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