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科点了点头,目光盯着那株相比其他灵米略微高出一截的植株,若有所思地开口问道:“部长,如果长时间人为干预灵米的成长是不是能够加快它的成熟速度?”
夏先衍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能,但灵米对于灵气的汲取同样存在上限。即便我们施加外力干扰,它仍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内部的能量转化。灵米拥有属于自身独特的生长规律与周期。就目前而言,周围环境中的灵气浓度尚无法满足其最为适宜的生长需求。因此,我才会施展出灵雨术,以此确保它能够获得充足的灵气供应,从而得以加快生长。”
“明白了,只可惜以我目前低微的修为,还无法施展出术法!”吴广科微微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不甘。
“没事,这里是灵源之地不缺灵气的,让大部分灵米自然生长就好。”
夏先衍在此地完成调查之后,并未做过多的逗留,便匆匆离去。接下来还需前往明州,对那里的灵源展开深入的探查。
山海九万里,上下八千年。悠悠岁月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缓缓沉淀积累,最终铸就了明州那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且极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明州的文化遗产则是孕育出了几处灵源之地。
自从进入余杭后,浙江军分区的人员便开始全权负责夏先衍及其团队在浙江境内的所有行程安排。他们告别金华之后,一路马不停蹄地赶赴明州。这座城市不仅拥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的明州港,更有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的河姆渡遗址。
下了高速,上了古乍线一行人直奔句章古城遗址。一路上,风景如画,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水网纵横,田陌交错,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明州港是华夏古代重要的港口之一。早在公元前473年,句章港就已经存在,成为甬江流域最早的港口之一。明州港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发源于四明山区的余姚江,宛如一条灵动的巨龙,跳跃着粼粼波光,欢快地奔腾跳跃着。蜿蜒流过江北慈城王家坝村西北的大湾山和东南的焦家山山脚,缓缓流向18公里开外的明州城区三江口。
从三江口继续向东行进大约 40 公里之后,便会来到如今这个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港——明州舟山港。在这里,超过三百条密密麻麻的集装箱航线如蛛网般交织在一起,它们紧密地连接着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百多个重要港口。
这些航线仿佛是一道道璀璨夺目的光线,在浩渺无边的大洋之上勾勒出一幅令人惊叹不已的画面,展现出了宁波作为一座“港通天下、岸接全球”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所独有的宏伟气魄与豪迈风范。
滔滔江水奔腾不息,一边是宁静祥和、充满田园气息的乡村,另一边则是繁华喧嚣、车水马龙的大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仿佛处于两个世界,但它们之间却隐藏着明州这座城市凭借港口兴起的的历史信息。
焦家山,旧名城山,位于昔日句章故城城外东南,孤立于姚江北岸一片郁郁葱葱的原野间。只不过,“城山”这一称呼,不知是何原因,如今已经转换到了江对岸的余姚大隐城山村境。
岁月的流转似乎总是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变迁,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也会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改变,只留下一抹淡淡的痕迹供后人追寻和遐想。
大湾山,其名源于何时已难以追溯。然而,就在这焦家山与大湾山相互对峙之处,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辉煌历史。此地曾被誉为“明州第一城”——句章故城。
谁能想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连通余姚江的一处水流和缓的宽阔河湾。更难想象,时至今时今日,河水中,河岸下,依然耸立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木桩,桩上横卧着一条条粗壮近似的圆木,彼此咬合衔接,构成级级台阶,无数双脚,当年曾经踏着这些台阶登陆上岸。
这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州第一港”——句章古港。当今世界第一大港——明州舟山港的源头,自此发端。
自战国至东晋,800余年间,多少楼船舟楫曾从这里出发,驶向波澜壮阔的江河大海;又有多少“海贼”曾在这里登岸,杀向附近的句章故城,希望由此一路披靡,攻克百里外的会稽郡治?
青山隐隐,流水悠悠;夕阳斜照,村烟依稀。伫立江边“回望”,句章古港,仿佛仍在炊烟不远处。
句章古港之所以成为“明州第一港”,与上下通达的余姚江,以及王家坝村一带纵横交错的水网密切相关。发达的水网,往往带来发达的水上交通,古今莫异,中外概同。
余姚江畔之所以出现“明州第一港”,自然也与此地先民极为悠久的水上交通历史和高超的“弄潮”技术,密不可分。
且将视域扩展向更遥远的时空:
8300年前,生活在“古宁波湾”畔的井头山人,已经能够制作舟楫,开始从事水上活动。
7000年前,生活在余姚江边的河姆渡人,和距离河姆渡不远的田螺山人,能够更加熟练地“击楫中流”,泛舟江海。
夏先衍看着如此简陋的遗址,但又如此恢宏的灵源,他心里感概道:时间抹不掉这片土地上的记忆,当年的城邑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青山依旧,碧水长流,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见证了这一方土地上的繁华。
历史与人文滋养着这片土地,灵源的诞生让这片土地有了生命。句章古城是明州的起点,所以这里才会显得如此之重要,诞生的灵源覆盖了余姚江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