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二十六日,三轧厂试验车间历经千阻万险,努力创新,实现了我国第一项金属爆炸焊接合成材料工艺。”
……
“在此,为感谢技术工人们的付出,厂里决定……”
“奖励项目主任白杨技术员一千三百元、自行车票一张、粮票……”
“奖励科研小组组长李宏三百四十元、粮票……”
“科研小组集体奖……”
一项项奖项从喇叭中传到了三轧厂各个角落。
老周一大早刚上班,在厂里集合排队期间,便听到了厂里的广播喇叭里传出的声音。
“这白技术员才来三个月不到吧,厂里都通报奖励两次了,这次竟然奖励了一千多……”
“那是人家有能力,你又不是没看到,试验车间这段时间哪次准点下班过。”
“每天厂子外轰隆隆的跟打雷似的,那仗势就知道研究的东西不简单。”
……
听着工友们的讨论,老周叹了口气。
虽然是一个大院的,但人跟人有时候就是没法比。
与此同时,技术科内,原先进技术小组的副组长王宏,听着广播传来的消息,悬着的心终于还是死了。
昨天他就收到消息了,但没有听到厂里确切的通报,他心中还是抱有一丝侥幸。
毕竟这才过去一个月,最多也就有个小进展……
懊悔是肯定的。
当时若是坚定一些,这些奖励也有他一份。
奖励倒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参与其中。
科研所这项成就,也代表着科研所成员未来的前途,将会畅通无阻了。
不管如何,厂里大多数工人,听到这条广播都很兴奋。
这代表着国家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白杨今天到没有去试验车间,而是待在自己办公室里准备交接工作。
这次不知道要离开多久,试验车间的实验还要进行,因此要暂时交个人管理一下。
这次依旧是杨厂长代表厂里,对白杨进行的奖励。
等到技术上报之后,还会在会议进行汇总,由第一信息机械工业部进行决定。
除此之外,白杨回到学校也还会再次受到嘉奖。
“白杨,听说你明天就要走了。”坐在对面,看着正在专心写交接文件的白杨,刘丽忍不住问道。
“对,这次回去要汇报一下电渣焊推广任务,顺便处理一下毕业的事情。”白杨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在抬头后,便对上了一双满含不舍的眼睛。
“我这又不是不回来了,科研项目刚开始,可离不开我。”见状,他不仅笑了笑安慰了一下。
“我离开这段时间,还是要拜托你帮忙看一下。”
要说对科研小组最熟悉的,并不是组长李想,而是跟在白杨身边的刘丽。
刘丽工作期间,基本上都跟在白杨旁边,第一手传达都是经过她的手。
“唉,好吧。”听到白杨叮嘱她的还是工作上的事,刘丽面上不免还是露出了一抹失望。
不过很快她就调整了过来,进入工作状态,开始配合白杨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