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山和高颖坐的大使馆派遣的车辆,前往尼古拉耶夫州的粮库,随行的除了司机还有敏好学。
这个粮库名字叫做胜利粮库,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国有粮仓之一。
粮库距离基辅足足400多公里,路况又不是很好,他们在车上花了6个多小时,才算到了地方。
高颖抱怨了一路,说还不如直接从国内买到尼古拉耶夫州的机票,那样一个小时就能到粮库。
他们到的时候,分公司经理韩美娟,仓储经理罗秀丽以及几个助手都到了。
张山下车的时候吐槽:“这路况也太差了吧!还不如咱们的国道。”
随车司机笑道:“这地方冬季寒冷,柏油路面下面很多都是冻土,气温变化路面就爱裂开。”
高颖下了车,活动一下身体:“还好路上车少,要不咱们天黑都到不了。”
两边的人见面很激动,分公司的人员上来寒暄了好一会儿,一行人才决定进粮仓。
车子是停在一个高高的围墙外边,张山抬头看到外式的一个厚重的大门门口上,外文写着“胜利粮库”几个大字。
门口有岗亭,岗亭里有门卫出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敏好学上去和门卫交涉了几句,门卫回警卫室打电话了。
张山一行人在门口等了很久,终于里面出来了一大帮人。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形魁梧,金发黄眼睛的大汉。
他一见到张山一行人,就快步走上前,嘴里大声招呼着:“欢迎你们,我来自远东的朋友们!我是胜利粮库厂长奥达洛夫。”
敏好学先回了一句:您好,我是敏好学,昨天我们通过电话!”
奥达洛夫上和他带的几个人上前,热情的和张山一行人握手,态度十分热烈。
张山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心说:“老外这么热情么?”
敏好学开口了:“我介绍一下,这位是界山贸易的张山,也是胜利粮库的承租人,这位是高颖。。。”
每介绍一个,奥达洛夫就热情的和人握手,并自我介绍一遍:“我是奥达洛夫,欢迎来到胜利粮仓。”
这一套下来,搞得连不会外语的高颖都学会了奥达洛夫的外语发音。
敏好学接着说:“就是他租下了你们的胜利粮库,你看能否带着我们先参观一下?”
奥达洛夫神态夸张:“当然,我尊敬的女士,各位请跟我来。。。”
说着,他做出了“请”的手势,引着众人向高墙内走去。
越过一座小办公楼后,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就是离他们最近的一排巨大的粮仓,一眼看不到头。
张山不禁张大了嘴巴,这些粮库
由红砖砌成,造型古朴大气,很有过去老建筑的那种“傻大笨粗”的风味儿。
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矮胖的烟囱,伫立在大地之上。
张山问奥达洛夫:“这些粮仓有多少年历史了?”
奥达洛夫哈哈大笑:“这可有年头,最早能追溯到卫国战争时期了!”
“那这个粮仓需要多少工作人员呢?”张山接着问。
奥达洛夫长叹了一声:“胜利粮库最辉煌的时候,储存了整个前苏国差不多1/10的粮食和谷物,一共100座粮仓,最大的可储存超过12万吨的粮食,最小的容量也超过6万吨。那个时候啊,整个粮库差不多近千人维持着这个粮库运转。。。”
听到一个粮库需要这么多的员工,张山眼神一凝,望向了韩美娟。
韩美娟赶紧出来解释:“这老外说的是计划经济的时代,管理方式落后,冗员很多。现代运营这样的粮库,连同后勤都算上,不超过百人。”
张山这才放下心来,不是雇不起那么多人,而是人越多越麻烦。
走近了粮仓,张山才感到粮仓的巨大,众人站在粮仓下面,小的像是蚂蚁。
他不由得好奇的问:“这个粮仓直径多少?”
奥达洛夫不假思索的回答:“直径60米,高度40米。”
圆柱形的粮仓外面是一圈楼梯,奥达洛夫介绍:“粮食从上面的进料口,由传送带放入粮仓,请往这边看。。。”
张山按照奥达洛夫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排高大的钢架,贯穿于成排的粮仓之间。
钢架之间,一排排传送带横亘于巨大的粮仓之间,仿佛是来自远古的巨兽。
“这就是传送带,还是完好的,几个月前还在正常使用。。。”
张山点点头,问韩美娟:“现代的粮库还是用这种传送带么?”
韩美娟看向了罗秀丽:“你给张总讲讲!”
罗秀丽赶紧上前几步,走到张山身边解释道:“现代粮库一般都使用不锈钢,传送带位于地下,方便粮食卸车。”
“地下有管道,也是把粮食举升到粮仓顶部。”
“粮仓内设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粮仓底部也有管道,方便在仓库之间进行粮食移仓。”
张山问:“你觉得咱们要对这个粮仓进行现代化改造么?”
罗秀丽:“这么大的库,改造可不是小工程,一会儿咱们去看看他们库内设施是否完好,如果能达到咱们的要求,继续使用就可以了,只是设备维修这一块儿不太好弄。。。”
张山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罗秀丽知趣的回到队伍中。
奥达洛夫带着众人,爬上了粮库最高处,然后进了个小门。
眼前一下豁然开朗,巨大的粮仓内部,由白铁皮覆盖,头顶上一排的防爆灯,仓库内部照射的亮如白昼。
张山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空间,他抬头看去,巨大的钢梁横在粮仓上面,显示出一种机械的美感。
奥达洛夫向众人介绍:“粮库经过数次改造,内部装有最先进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卸货口可以直接进大型货车进行装车,也可以通过下面的传送带进行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