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念学童困境中,师贤难觅路重重。
坚持总有希望在,育得新苗映碧空。
李明和王悦离开向阳村后,向阳村一次的陷入了没有老师的困境。
此时,天空格外晴朗,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洒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微风轻拂,带着秋日独有的清爽,仿佛在安抚着张悦那颗因支教老师离去而失落的心。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阴霾。即使眼前的景象如诗如画,但她的内心深处仍然被沉重的忧虑所笼罩。她深知这些可爱的孩子需要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关怀与指导。
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品格、培养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离不开那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们。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关爱与引导。
村民们和张悦打了个招呼,他们都陆陆续续的回家了。
张悦的嫂子李秀望着张悦,紧紧拉着她的手说道:“悦儿,咱们回家吧,老师的事情咱们慢慢再想办法。你呀,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这些日子,你为了找老师东奔西走,人都瘦了一圈。嫂子看着心疼啊。咱先回家好好吃顿饭,睡个好觉,养足了精神再接着想办法也不迟。”
张悦抬起头,目光投向嫂子李秀,缓缓地道:“嫂子,你先回去吧,我想一个人在这儿静静。”
李秀看着张悦疲惫却又坚定的神情,心中满是担忧。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再次紧紧握了握张悦的手说:“悦儿,那你可别在这儿待太久了,晚上外面凉。要是有啥事儿,就赶紧回家。嫂子在家等你。”说完,她轻柔地拍了拍张悦的肩膀,而后转身朝着家里的方向走去。边走边不时回头张望,满心牵挂着这个倔强又善良的小姑子。
张悦站在向阳村小学门口,她泛起了愁容,这是她家乡的学校,也是她的母校。那饱经岁月侵蚀的校门,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如今,它依然守望着这片土地上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张悦在校园里缓缓地走着,每一步都带着深深的眷恋与担忧。看着那熟悉又破旧的校舍,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她走进教室,里面的桌椅依旧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会散架。斑驳的黑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上面残留的粉笔痕迹,是曾经的老师们辛勤耕耘的见证。曾经,她也是在这里怀揣着梦想,渴望着知识,如今看到孩子们依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她的心疼得揪了起来。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充满渴望的小女孩,在这简陋的教室里努力追逐着知识的光芒。
在这个七十年代的岁月里,通讯方式远远不及现代社会这般发达便捷。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张悦内心深处对于孩子们教育问题的忧虑和牵挂。她留着齐耳短发,乌黑而整齐,宛如夜幕中的繁星般闪耀,衬托着她那清秀的面庞,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她的眼睛明亮而坚毅,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透过那深邃的眼眸,可以看到她对孩子们未来的深深关切。
张悦身着一件蓝底白花的棉布衬衫,下身搭配着一条黑色的长裤,裤脚微微卷起,脚下踩着一双黑色的布鞋。尽管衣着朴素简单,但却整洁有序,散发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气息,彰显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质朴与坚韧。这样的装扮,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让人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氛围。
张悦和在看学校的大叔打了个招呼离开学校,缓缓走向山村的小河边。河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清澈的水流,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她在河边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望着河水出神。此时的山村宁静而美丽,四周青山连绵起伏,像是大地的守护者。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深浅不一的绿色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杰作。远处,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给这宁静的山村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