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特别能战斗,是特别能吃苦,是特别能奉献。因为不管多难多险,他们只说‘保证完成任务!’”陈锋一字一顿的说道,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
“别的不说,据枪训练,我把水壶挂在枪管上,即便是双臂酸麻到颤抖,也必须咬着牙,能多坚持一秒就多坚持一秒;专注度练习,我准备了一个小台灯,每晚都在昏暗的环境下练‘米粒穿针’到深夜;专业知识背记,我随身带着理论笔记本,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背诵。
还有野外生存训练。在某个海岛,我们全副武装,7天7夜,要在异常复杂地域行军300公里,同时完成特种射击、敌情侦察和穿越封锁线等20个战斗科目。炎热的夏季,每人每天只发一壶水。自带的两块压缩饼干吃完后,蚂蚁、野鼠、蚯蚓,都会成为我们的食物。如果能猎获一两条毒蛇,便是美味了:蛇血能解渴、蛇肉可充饥。
还有狙击训练。烈日炎炎,地面犹如一个大蒸笼,似乎能把一切都蒸熟、烤透。滚滚热浪袭来,我的军服早已被汗水湿透,轻轻动了动脚趾头,感觉鞋里也满是汗水。长时间不变的姿势,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然而,谁也不知道目标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更不知道还需要在这里等待多久。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只虫子悄悄爬到了脸上,也必须一动不动,绝不能暴露目标,双眼紧紧盯着前方。
因为我们的教官反复告诫我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有平时刻苦训练,练好杀敌本领,战时才可以减少流血牺牲,才能战胜敌人。”陈锋继续说道。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的出处,来自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二战时美国着名的军事统帅巴顿将军,他一项以作战勇猛而闻名世界。他曾对手下的士兵说:战争就是杀人,你们必须杀死敌人,否则他们就会杀死你们!如果你们在平时流出一品脱(0.473升)汗水,那么战时你们就会少流一加仑(3.758升)鲜血。他的这句大实话,后来被精炼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 陈锋解释道。
“然而到了70年代,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些人却不大相信这句至理名言了,他们坚信 ‘精神可以决定一切’。因为不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后来面对强大的美军,中国军队每次都处于弱势一方,然而每每总能创造奇迹,也许这就是他们相信”精神可以决定一切“的真正原因。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时的中国军队,不但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还经历了刻苦的训练和丰富的实战。否则,怎么能够在那么异常艰苦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
到了1979年对越作战之前,我军多年未经历实战,又由于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训练很少,导致战斗力并不强,甚至有的部队可以说战斗力非常的低下,有些基层指挥官专业性很差,甚至最基本的识图能力都很弱。为此,我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以说用生命和鲜血深刻体会了平时‘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的真谛。
比如,某连奉命向向一个地区穿插时,误把占领的山垭口和无名高地,当成了某某高地。这一错误情报,营、团前指都未经核实,便上报了团指。结果导致营主力通过真正的某某高地时,被敌人伏击,全营被压制在狭窄的山谷里,组织不起有效反击,只能被动挨打。后撤时,又组织不力,导致队伍失去了控制,被敌人击散,造成了大量伤亡。这都是血的教训啊!”。说到这里,陈锋的眼神有些复杂,语调也变得伤感。
“老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艺多不压身’,你还年轻,如果你想学的话,我可以尽我所能教你。要知道,有些东西,一时半会儿用不着,不一定一辈子用不着;有些东西,现在用不着,不一定以后用不着。虽然以前的东西我已经忘了不少,但底子还在,还没有完全忘光。如果再过几年,我彻底忘光了,想教你也不可能了。”陈锋看着余良,缓缓说道。
“谢谢陈哥,我想跟您学,请您多多教我。”余良站起身来,紧紧握住陈锋的手说道。
因为他觉得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而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就是顺境不狂、逆境不颓、闲境不废,敢于面对现实,不断挑战自己。
“哎,真不愧是余教官的儿子,有一种特别的精气神。以前他的父亲教我,我现在教他,这或许也是一种传承吧。”陈锋握着余良的手,心中暗自感叹。